聽課時間:2021年3月31日(11-12節)
聽課地點:教403
聽 課 人🤹🏽📐:周惠宣
課程名稱🤗:運動科學研究方法
授課對象:19人3-4班
授課老師:代曉彤
授課過程摘要:
1.導入:
雨課堂掃碼簽到。復習文獻檢索🦥,引出即將講解的文獻綜述寫作內容。
2.課堂講授與互動:
代曉彤老師通過思考題“文獻綜述包括哪些內容🦻🏽?”引發同學主動思考的過程,並通過點名提問的方式,與學生進行互動⟹。在介紹格式內容後,介紹如何從體育〽️🧑🏼🏫、運動領域和其他研究領域確定文獻綜述選題。接下來介紹精讀綜述文獻的方法🤱🏽。通過“口訣”讓學生記住撰寫綜述的註意事項,令人印象深刻💂♂️。
3.小結:
總結本課重點難點,並布置學生自主選題🧑🎓,並完成文獻綜述作業。
總體評價:
代曉彤老師本次課程的導入🧑🏿🍳、講解和作業內容安排合理♎️,對課堂把控到位。將復雜的研究方法教學🚵🏻♀️,拆解成層次清晰、邏輯分明的部分,逐一講解、舉例說明🩻,最後融會貫通🍀。激發學生學習文獻綜述🧛🏿♀️🧘🏿♂️、精讀文獻的興趣🤟🏽🤵🏻,主動學習和掌握研究方法中“文獻綜述”這一重要的基本技能🧑🏽🦲,課堂氣氛、教學效果好👨🏽,學生對於通過文獻綜述作為畢業論文基礎的理解比較透徹。
建議:基於學生完成作業的情況,可以嘗試讓學生進行作業分享,提升參與感。
聽課時間:2021年4月1日(8-10節)
聽課地點:教403
聽 課 人:周惠宣
課程名稱😮:體質測量與評價(雙語)
授課對象💜:19人3-4班
授課老師:李然
授課過程摘要:
1.導入:
雨課堂掃碼簽到🏋🏻♀️。復習體質測量的方法🏊🏼,通過點名提問的方式讓同學回憶指標測量的關鍵點。
2.課堂講授與互動:
本次課程為體質測量的實踐課。學生需要測量身體成分👐、肌肉力量、肌肉耐力、柔韌性和身體機能五個部分共12個指標👰🏽♀️。
李然老師在課前已經對同學進行分組,每組5人左右。先請同學選出組長和記錄員,統籌、記錄測量結果。並通過提問,讓學生充分回憶並理解各指標測量的關鍵點,以及確定科學合理的指標測量順序,例如安靜心率應在耐力測量之前⤴️🚕。之後學生分組行動🧑🏿🦱,開始測量和記錄。期間李然老師觀察測量中可能存在的問題◽️,及時進行指導和答疑😤。為同學逐一講解測量器械正確使用的方法和註意事項。並在小組完成測量後🧑🏿🏫,每位同學抽查一個指標進行復測,以檢驗測量結果的準確性,確定學生掌握程度。
3.小結🐨:
總結本課重點難點🏖🧏🏼♀️,並布置學生完成體質測量報告作業。
總體評價:
李然老師本次課程的導入、實踐和總結內容安排合理,對課堂時間分配的把控十分到位🔉。激發學生學習體質測量的興趣❕,每位同學都十分投入地完成測量工作,並與其他人合作。課堂氣氛好,調動了學生主動學習、主動掌握技能的主觀能動性🧑🏽🦱🍕,通過復測結果可以得知,教學效果很好,學生對於測量方法十分熟悉並能正確運用🫲🏻。
建議:鑒於學生對於體質測量實踐的熱情🐷,可以嘗試增加其他指標的測量學習。